一款车型、多个版本,本是车企的常规操作。然而,海妹发现,市面上不少品牌开始在版本数量上做起了“减法”。
不久前,理想i8正式发布,设有Pro、Max和Ultra三个版本,售价32.18万元—36.98万元,不同版本在续航里程、辅助驾驶功能以及冰箱、音响等座舱配置方面存在差异。然而,发布后的订单显示,超过98%的用户选择了Max和Ultra车型。
理想汽车迅速响应,在发布一周后宣布调整理想i8为统一版本配置,将原本的Max版本设为标准配置,售价定为33.98万元。最新的标准配置包含了冰箱、音响以及97.8度三元锂5C超充电池,续航里程可达720公里。
不少消费者对这一调整表示认可:“市场反馈光速转化,这波稳赢!”理想汽车北京一家直营店的销售表示,版本更新后,来店咨询、试驾的顾客明显多了。
今年以来,不少汽车品牌不约而同选择了精简车型版本。既有老牌车企,如东风本田S7仅推出开拓者版、领航者版2种配置;也有新车企,如蔚来全新ES8提供行政豪华版和行政签名版2个配置版本,特斯拉Model3和ModelY仅保留2个配置。
版本数量虽然少了,但配置上其实在做“加法”。例如,理想i8将VLA司机大模型、二排零重力座椅列为全系标配,仅保留后舱娱乐屏作为1万元选装包。这种做法既减轻了消费者的决策压力,又通过提升标配水平强化了产品竞争力。
近日,在浙江省湖州市东部汽车城产业园,车企工作人员在进行直播宣传。伊凡摄(人民视觉)
之前汽车产业为啥追求更多配置版本?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副研究员李子文告诉海妹,这是传统燃油车时代常见的竞争策略,主要是为了覆盖尽可能多类型的消费群体。在车企看来,不同价格、配置的汽车产品对应着不同的细分市场,如果某款车型价格分布区间较窄、版本较少,其潜在消费者规模就相对受限。
现在又为啥回归“极简风”?
据介绍,这有利于车企塑造品牌差异化形象,更好切入并主导细分市场。李子文分析,“多版本”策略虽然有利于覆盖更广范围的潜在消费群体,但其价格、配置分布区间过宽,容易模糊市场地位和品牌标签。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尤其注重汽车的品牌定位形象,“多版本”策略反倒容易失去目标消费者。比如,以家用、稳重为标签的车型即使推出运动版本,也很难吸引运动车型爱好者。
精简版本也有利于进一步降本增效,降低车企的竞争压力。李子文表示,在汽车市场竞争渐趋激烈的背景下,“多版本”策略导致供应链复杂度和零部件管理成本上升的劣势被放大,同时“多版本”策略会引发不同级别、性能、标准的零部件和汽车整车之间的适配性问题,而通过精简车型版本能够较好地规避这些问题。车型版本越多,价格分布越宽,潜在的竞争对手就越多,容易与其他品牌车型的某个版本产生“性能同质”的问题。车型版本精简后,不同车型的定位和价格区间重叠度下降,有利于车企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泥淖”。
对经销商来说也是好事。经销商在进行备库时,往往每款车型版本都要有一定库存,如果对销量预测不够准确,就会给经销商带来较大的库存压力。而车企压缩SKU(最小存货单位)可以将资源更加聚焦在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上,降低经销商的资金占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销商的经营压力。
对消费者来说,“选择困难”少了,决策周期短了。多位消费者谈到,一款车型如果设置太多版本,常常会带来“决策焦虑”,不仅要在不同品牌、车型之间做选择,还要针对同一车型考虑如何选择配置,购车决策的信息比对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而减少版本数量、缩短消费者决策周期,有利于将消费意愿变订单。“把该有的配置尽可能都加上,一款车型就足够了。”有消费者表示。
当消费者不再纠结配置表,工厂的机械臂减少换型时间,汽车行业正在用“做减法”的方式,推动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股市炒股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