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星期三)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科学》网站(www.science.org)
科学家发明可食用激光器!未来食品检测或可“吞服”完成
科学家首次研制出完全由可食用材料制成的微型激光器,未来有望用于开发可吞服的,以监测食品和药品的特性。这项研究由来自斯洛文尼亚和希腊的科研团队完成,成果发表于《先进光学材料》(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期刊。
传统激光器通常依赖铝、镓、砷等不可食用材料,而新研究利用橄榄油、葵花籽油等日常食用油作为激光介质。实验中,研究人员用紫光照射橄榄油液滴,其表面能将光子束缚并反复反射,形成光的放大效应。油中的分子受激后释放光子,并触发连锁反应,最终使油滴成为微型激光器。
这种激光的特性受油滴尺寸、密度等因素影响,因此可用于检测食品或药品的多种指标。例如,通过分析激光变化,研究人员能推断食物的糖分、酸度、受热程度及微生物生长情况。此外,不同大小的油滴还能像条形码一样编码信息。在实验中,团队将七种特定尺寸的葵花籽油滴加入桃子蜜饯中,成功编码了“2017年4月26日”(国际反食物浪费日)的日期信息。
可食用激光器的突破不仅拓展了激光技术的应用场景,也为未来开发可吞服传感器奠定了基础,有望在食品安全和医疗监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通讯》网站(www.sciencenews.org)
机器人视觉革命:仿人眼系统能耗降低90%,存储比照片还小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开发的一款可供机器人采用的新型视觉系统,其存储占用小于手机单张照片,运行时能耗仅为传统定位系统的10%。这一突破最近发表于《科学·机器人学》(Science Robotics),有望为太空、深海探测机器人、无人机及医疗微型机器人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该系统名为LENS,核心组件包括传感器、芯片和超微型AI模型。其采用的Speck芯片传感器组合模拟人眼工作原理,仅捕捉环境亮度变化,优先记录边缘等关键信息,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摄像头。传统摄像头持续拍摄全部视野,需依赖高能耗AI处理海量数据,导致能耗居高不下,定位功能甚至可消耗移动机器人三分之一的电量。相比之下,Speck传感器的像素仅在检测到变化时激活,配合神经形态计算芯片(模拟大脑脉冲神经元工作模式),大幅降低功耗。
研究团队开发的配套AI模型通过分析传感器传来的边缘数据识别环境,与依赖大数据训练的聊天机器人模型截然不同。苏黎世应用科学大学专家评价称,LENS为机器人定位提供了“革命性的高效解决方案”,尤其适用于太空、深海等能源受限的长期作业场景。。
研究显示,该技术已能处理真实环境数据,例如将办公室走廊转化为突出边缘特征的像素化图像。未来,这种仿生视觉系统有望成为机器人感知领域的新标准。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颠覆认知!阻断这种酶,竟能逆转胆固醇代谢异常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名为“IDO1”的酶,通过抑制其活性,可帮助调节胆固醇水平,从而为心脏病、糖尿病等炎症相关疾病提供潜在治疗策略。
研究表明,当人体因感染、压力或损伤出现异常炎症时,免疫细胞“巨噬细胞”的胆固醇代谢功能会受损,进而增加动脉硬化、心脏病等风险。而IDO1在炎症过程中会被激活,并产生犬尿氨酸,干扰巨噬细胞对胆固醇的正常处理。实验发现,阻断该酶后,巨噬细胞恢复胆固醇吸收能力,表明抑制IDO1可能成为控制胆固醇堆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新方法。
此外,团队还发现另一种名为“(NOS)”的酶会加剧IDO1的不良影响,提示联合抑制这两种酶可能更有效地改善炎症导致的胆固醇代谢紊乱。
这一发现为开发新型抗炎药物提供了重要方向。未来研究将深入探索IDO1的作用机制,并寻找安全有效的抑制剂,以推动相关疾病的治疗进展。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安全”空气不设防?研究警告:低污染也会损害心脏
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即使是健康人群,也可能对心脏造成潜在伤害。一项采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与心肌纤维化(一种心肌疤痕)存在关联,可能增加未来心力衰竭的风险。
心脏病是全球主要死因,而空气质量差早已被证实会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但污染如何具体影响心脏组织,此前尚不明确。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特默蒂医学院及大学健康网络的研究团队利用心脏核磁共振技术,重点分析了PM2.5(来自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和野火烟雾的细颗粒物)。这些微小颗粒可深入肺部并进入血液。
研究调查了694名受试者,包括健康人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结果显示,长期暴露于较高PM2.5水平的人,心肌纤维化程度更严重,且这一现象在健康人群中同样存在。女性、吸烟者和高血压患者受影响尤为显著。
该研究进一步证明,空气污染是独立于传统风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的心血管威胁。即使是低于全球空气质量标准的污染水平,仍可能对心脏造成损害,表明安全阈值可能并不存在。
研究人员建议,公共卫生措施需进一步降低长期空气污染暴露,同时呼吁将污染暴露史纳入心脏病风险评估,尤其是户外工作者等高危人群。此外,医学影像技术未来可在环境健康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帮助量化污染对各器官的影响。(刘春)
股市炒股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