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当今社会,许多年轻人选择不生孩子的原因,通常可以归结为资金不足、没有房产、以及巨大的工作压力。这些原因,尤其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广为人知。然而,在新加坡,年轻人不愿意生育的原因,尽管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但却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层面。甚至连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也曾因无法劝说自己的女儿结婚而感到困扰。逐年下降的生育率已经成为新加坡历任总理面临的一个棘手难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新加坡的年轻人对生育望而却步?
绝望的人口问题
展开剩余81%作为全球公认的发达国家,新加坡目前正面临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年轻人不愿结婚或生育,国家的生育率不断下降,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根据2020年新加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至2020年间,新加坡的总人口增长率仅为1.1%。而到2023年,生育率进一步下降至1.04,创下新低。根据人口学的规律,当一个国家的生育率低于1.5时,它便可能陷入所谓的“低生育率陷阱”。与此同时,新加坡的老龄化问题却在逐年加剧,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即便是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也未能避免这一困境,他的女儿李玮玲至今未婚,这让他感到深深的无奈。要知道,李光耀的女儿都不选择结婚生子,其他年轻人更不用说了。尽管新加坡政府不断寻找解决办法,但生育率的持续下降让他们的努力显得徒劳。与此同时,全球多个国家也在面临类似问题,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生育率,已经降至一个几乎无法承受的地步。对这些国家的年轻人来说,生育问题的根源主要是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经济负担过重等因素。但在新加坡,这些问题并不是年轻人不愿生育的主要原因。
新加坡的住房问题,自1964年起便通过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得到了有效解决。该计划鼓励中低收入群体购买政府提供的组屋,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住房自有率。目前,新加坡的住房自有率已高达90.9%,堪称全球发达国家中的领先者。即便是经济强国美国,也难以达到如此高的住房自有率。再加上新加坡的失业率仅为1.9%,远低于韩国和日本的3%,意味着新加坡的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压力相对较轻。同时,政府还为生育家庭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减轻养育负担。那么,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为何新加坡的生育率仍然如此低呢?
经济负担与思想束缚
新加坡政府曾做过一项详尽的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不愿生孩子的首要原因仍然是经济负担过重。根据英国智库发布的《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新加坡被公认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连续8年位居榜首。即使没有就业和住房的压力,即便政府提供一定的育儿补贴,生活成本的高昂仍然让许多年轻人选择放弃生育。而除了经济原因,思想观念也是新加坡年轻人不愿意生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2023年5月23日《时代周报》的一篇报道,随着新加坡人口逐渐趋向老龄化,生育率已跌至40年来的新低,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的是年轻人对生育观念的深刻影响。
有趣的历史背景
有趣的是,新加坡曾因人口过多而感到焦虑。新加坡刚刚独立时,李光耀曾深受“人口负担”观念的影响。因为新加坡土地狭小(只有683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发展面临诸多限制,尤其是在住房、就业和交通领域的压力更大。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60年代,新加坡的生育率一度高达5.4。政府决心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提出“每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的口号,甚至通过堕胎、结扎等手段来减少人口增长。对于那些多生孩子的家庭,政府还取消了他们的生育津贴和产假,住院费用也被提高。这一政策的实施,虽然有效地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但也给新加坡社会带来了长期的影响。到了70年代,生育率迅速下降至1.6左右,人口数量减少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医疗和养老压力也随之增加。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新加坡政府逐步取消了对生育的限制,开始鼓励民众多生孩子。政府为低收入和低教育群体提供生育补贴,取消对他们的歧视,期望通过这些措施激励生育。然而,尽管政府加大了鼓励力度,生育率依然未能回升,反而持续下降。除了经济压力和生活成本过高,早年实施的“每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的观念,依然深深植根于新加坡年轻人的思想中。数据显示,在一项关于“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生育”的调查中,有50%的人表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拥有足够的孩子了。
结语
目前,新加坡的人口中,约有一半是外来人口。这个现象让新加坡的专家深感担忧。若新加坡停止或减少移民,人口数量势必急剧下降,生育率问题也将更加严峻。因此,如何平衡移民政策与生育率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新加坡政府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之一。
发布于:天津市股市炒股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